馬六甲紀行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 黃天

我長期研究海上交通史‚更愛習葡萄牙東航史‚除研讀文獻史書外‚一有機會‚便履地踏查‚訪問當地學人‚親睹史跡‚以與典籍校析。日前‚香港國情會贊助香港城市大學燈塔紀行考察組赴馬六甲考研‚我獲邀同行‚遂得償多年夢想訪遊馬六甲的心願。

此行我們荷承大馬海事局允准‚攀進烏丹島燈塔和丹絨端燈塔‚方能仔細拍攝和研究‚又近距離細察聖保羅教堂前的古燈塔‚憑弔教堂殘影‚追懷聖方濟各•沙勿略事跡‚駐足聖地牙哥古城門‚漫步荷蘭紅屋廣場‚尋找英華書院舊址‚復往荷蘭墓園尋覓米憐夫婦墓塚。也曾乘船蕩遊馬六甲河‚顧盼兩岸風光‚彷彿看到鄭和率領著船員登岸‚受到滿刺加王的歡迎。船員為能在萬裡航途中在此寄港稍歇而歡忭鼓舞。我們又造訪構築在官廠舊址上的鄭和文物館‚從而加深瞭解到鄭和何以如此重視馬六甲港的緣由。

在交流活動中‚我們拜訪了”永春會館”。一行包括香港太平紳士張伍翠瑤博士、景祥祜教授、何舟教授和他的研究生等。當日出迎的竟是重量級人物拿督林瑞源‚他已年逾九十‚腰直腿健‚不用拄杖‚又十分好客‚用他那洪鐘般的聲音‚為我們細述鄭和駐節馬六甲和馬來西亞華人來居史‚說得生動有據‚令人欽佩!

”永春會館”軒高堂深‚雕樑畫棟‚瑰麗華美‚並且懸掛了不少匾額楹聯‚盡是名家手筆‚可見”永春縣”確是人傑地靈之鄉。經向媽祖參禮之後‚向右移步‚赫然看到家師梁披雲撰書的對聯:

桃李芳馨二百載

源流演漾萬千春

人道是: ”他鄉遇故知”‚我是異國欣逢老師翰墨。梁披雲(1905年至2010年)師又名雪予‚福建永春人‚抗日戰爭期間曾追隨陳嘉庚先生團結華僑‚號召捐款救國。梁師曾在吉隆玻尊孔中學任教‚又任《群益報》總編。1950年在印尼辦華文大學。1966年由印尼回到澳門‚組織了歸僑總會‚並出任香港《書譜》雜誌社長。我幼居澳門‚故能結緣‚求教用筆之道。梁師擅行書‚蒼勁雅逸‚別具氣韻。是書乃九十四高齡之作‚仍然雄渾遒勁‚真佳構也。

林瑞源拿督又與我們一同訪問了有百多年歷史的培風中學‚獲校董會曾昭明先生接見‚聽他談了在海外艱苦辦學的歷程‚為堅持傳承中華文化‚使華僑子弟不會忘掉自己的根。當我們聽到培風中學由初中至高中‚仍然要學生臨池習字‚就可以知道他們對中華文化教養的重視。他們這種默默耕耘的堅守精神‚值得令人感佩!

為表交流之微忱‚不避謭陋拙劣‚將夜來得句小詩‚書成小幅‚贈呈培風中學留念‚以誌文化交流之情緣。

《馬六甲懷古》  黃天

殖民香料黃金夢‚佛朗機船耀武功;

滿刺加成麻六甲‚香山澳作馬交同。

絲綢茶葉銷西歐‚天主耶穌播遠東;

往昔名城留舊影‚追懷燈塔照航通。

解讀: 葡萄牙人東航‚主要為了爭奪香料‚藉此亦以武力開拓他們的殖民地。同時不忘《馬可孛羅遊記》中談到的”黃金島”‚發其黃金夢。

“佛朗機”‚在明人筆下有時是指葡萄牙人‚有時又說是西班牙人‚更會是西洋火砲。這裏專指葡萄牙配備鎗炮的帆船‚他們耀武揚威地由印度洋向東航行。

1511年‚葡萄牙人打敗滿刺加國‚然後修築城堡‚變成他們的殖民地馬六甲港。(馬六甲又作麻六甲)

今天的澳門‚本屬香山縣‚稱”香山澳”。1553年‚葡萄牙人通過種種手段‚成功向中國租借了澳門。葡文名”Macao”‚用漢字來音譯‚就成”馬交”。於是”香山澳”便等同音譯的”馬交”。

葡萄牙人東航至中國沿海‚貿易再不局限於香料‚而是大量的絲綢和陶瓷。後來‚新霸主英國的船隊掩至‚他們除了販賣絲綢之外‚亦購買大量中國茶葉‚運回歐洲。

葡萄牙人東航‚伴隨而來的是天主教‚傳道先驅聖方濟各•沙勿略(San Francisco Javier)‚在日本傳教後‚更大的宏願是向中國傳道‚惜壯志未酬‚便病逝上川島。後來‚繼承其志者‚有羅明鑑(Michele Ruggieri)、利瑪竇(Matteo Ricci)等人。十九世紀初‚新教( 基督教)積極向東方傳播‚派來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)、米憐(William Milne)等傳教士‚其中譯成華文的讀物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》(Chinese Monthly Magazine)便是在馬六甲編印‚隨後散發到南洋和中國去。

昔日名城馬六甲‚2008年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‚從其古蹟名勝‚可以細味那滄桑舊影。

馬六甲的古燈塔‚照示過古人‚也毫不吝嗇地為今人服務‚引導往來馬六甲海峽的船隻通航。